论坛风格切换
  • 2605阅读
  • 6回复

[转帖][一场侠义大梦——论金庸武侠世界的兴亡][转自新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12-04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1195828757
一场侠义大梦

——论金庸武侠世界的兴亡



谈论武侠小说,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开金庸这个名字。尽管有好事者将梁羽生、金庸、古龙称之为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但论影响之远,梁、古二人恐难望金庸之项背,在某次评选中,金庸成为二十世纪影响力仅次于鲁迅的作家,同时,真正以武侠小说的身份进入文学评论家、严肃学者的研究范围的,只有金庸的作品,依靠着北大严家炎、孔庆东等人的力捧,终于丢掉了庸俗的帽子,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高雅文学的殿堂。

在所有作家之中,金庸的确算是一个特例,他的主业是记者、编剧、报业家,他的梦想是成为外交官,他热衷于撰写时事评论,但真正令他功成名就的,却是他视为游戏之作的武侠小说。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总会经历起步、成熟、高峰、衰落的过程,也有的作家依靠处女作一炮走红,但在以后的创作中再难超越。金庸的创作生涯是最为特别的,一部《书剑恩仇录》令他蜚声港澳台,之后的作品更是部部成功,写作手法日益精熟,《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部部精彩,在创作上又绝不雷同,射雕三部曲的成功,终令他成为武侠创作的执牛耳者。一时间金大侠傲视群雄,风头无他。

正当人们争相庆祝金庸创作高峰的到来,也有人担心他是否会慢慢江郎才尽时,金大侠又给了人们惊喜,接连写出《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已至巅峰,而在作品思想性上,更超越了武、侠二字,民族大义、政治斗争,金庸赋予了武侠小说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它超越了所有的武侠作品。

1969-1972年,是金庸创作史上划时代的时期,因为在这三年间,他完成了武侠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鹿鼎记》。我这样的论调很可能遭人诟病,因为直到现在很有些人不把《鹿鼎记》看作一部武侠小说。但是,我们且不要把武侠小说当成一个壁垒森严的门派,须有一定之规方可进入,我们不妨把武侠小说的创作当作一次历时久远的华山论剑,各门高手均能一展武艺,那么,有人自创武功,又何尝不可呢?有人称《鹿鼎记》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作品,更有人说这是一部政治小说,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武侠小说历史上空前的作品,恐怕亦是绝后的。如果说之前金庸的作品还是对前人的超越,那么,现在金大侠自创一门武功,终于成为了一代宗师。也就在这时,金庸选择了封笔归隐,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纵览金庸的创作生涯,本身就是一部瑰丽宏伟的鸿篇巨制,二十年的创作,金庸的作品始终沿着一个上升的轨迹发展,而就在这轨迹已达巅峰之时,金庸绝然封笔,只留下一部部经典,荡气回肠。如果非要用金庸作品中的人物与其作个比喻,金庸更像是《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迭遭奇遇,终于成为一代大侠,却又在功成名就时悄然隐逸,潇洒之极。

金庸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武侠世界,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不难从中看出金庸武侠观的不断升华与变迁,而这种变迁,直接导演了金庸武侠王国的兴起与衰亡。

一、侠义江湖的草创与兴起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金庸根据清初四大奇案之一的乾隆下江南,以及故乡的传说为创作蓝本,为我们刻画了陈家洛这样一个特别的侠士形象。陈家洛不同于以往侠士的主要之处,自然是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他本是朝廷大员的公子,却投入江湖教会,做了总舵主,红花会的纲领是反清复明,而总舵主的哥哥却是清朝的皇帝乾隆,正是这样的三重身份,使得陈家洛的形象复杂而生动。这时金庸的小说自然还是停留在模仿阶段,我们很容易从《书剑恩仇录》中找出诸如《荒江女侠》、《卧虎藏龙》等民国武侠小说的影子。这些小说的主线一般都是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经历,伴以荒诞的故事情节,所谓武侠,武不过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而侠,则很难在这些小说中看到新意,大多是些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事迹罢了,作为侠士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重任在肩,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大千世界中寻找几件自认为是正义的事情来做,仅此而已。陈家洛的责任却重大的很,驱逐鞑虏,恢复明朝江山的大事需要他来完成,在这里,武侠小说的主人公首次担当了可以影响历史的角色,而他所率领的,不过是一个由乌合之众组成的江湖帮会,显然,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最后不得不寄希望于身份同样可疑的乾隆,但这种希望终究还是破灭了。

这是金庸对武侠小说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他试图让他笔下的人物有别于以往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那些角色,通过“武力入仕”,参与到历史变革的进程之中。这种努力尽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塑造出了陈家洛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但读者还是觉察到了它的危险性,即:他赋予侠客们这样的一个使命,是否能够为这些人所能担当?从《书剑恩仇录》的结尾来看,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继续这样的尝试,最终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作品的失败,因为读者无论如何不会接受侠客们一次次的失败,这是阅读习惯使然。

在《碧血剑》中,复仇成为了主题,主人公袁承志身负国仇家恨,而他的出场也将他的使命表露无疑。海外书生张朝唐夜半遇险,蒙两个异人相救,又见到了一个孩童,这个孩童身手不凡,他每天所接受的训练便是武术与读书,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复仇。之后发生的所有事件都是复仇这一主题的延伸。倘若小说就此完结,无论复仇成功与否,这都将是一部出色而精彩的悬疑小说,但是,它却无法摆脱传统无法避免的俗套:借复仇的幌子,为暴力寻找借口。

金庸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把俗套的主题升华,《碧血剑》的最后,袁承志到清兵大营去刺杀多尔衮,但却看到和听到了多尔衮的政治理念,由此,复仇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中国的侠客,由袁承志始,第一次思考了历史与恩怨的取舍,也正是由《碧血剑》始,金庸迈出了构建“侠之大者”的理论的第一步。袁承志进入清营,掀开了中军大帐的一角,露出的是一个崭新的武侠世界。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作为人类世界另一半的女性,在金庸的小说中有着鲜活的形象,这是以往所有中国武侠文学中所没有的。我们看《水浒传》、《三侠五义》、《荒江女侠》等等,其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只限于名字,苍白至极,她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衬托男人的魅力与潇洒。比如扈三娘,在全家都被梁山好汉杀掉的情形下尚能死心塌地的嫁给矮脚虎王英,这样没心没肺的人现实中怕是找不出一个。金庸笔下的女性,则个性十足,鲜活饱满。如果说《书剑恩仇录》中的霍青桐、香香公主还是在以自己的美丽与善良打动读者,那么到了《碧血剑》中的夏青、阿九、何铁手,甚至于反派人物何红药,都是个性十足,她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对生活有自己的主见,绝不盲从,对于夏青与袁承志之间的爱情,我们甚至无法分清到底谁主动,谁被动。古龙曾经这样说,小说,中心是人性,只有人性才是永恒的。金庸的小说正是因为让侠士侠女们回归了人性,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从《书剑恩仇录》到《碧血剑》、《雪山飞狐》、《连城诀》等等,金庸武侠江湖初步构建完毕。在《书剑恩仇录》中,各大门派出现的机会并不多,所谓的江湖人物,更像是《水浒传》中的那些好汉,独来独往,或四海纵横,或占山为王,各色的武林高手们大致分成了三个派别:以陈家洛等江为首的红花会,以张召重为首的大内高手,还有一些或左或右的中间派,矛盾冲突极为鲜明,正邪一目了然,同时不免单调,可以这样说,《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江湖的草创,这个江湖看上去尚显稚嫩,成份也单纯很多,没有森严的等级和鲜明的高下,每个人的出场循序渐进,遵守着中国传统小说的手法,脉络清晰,悬念包袱层层叠建,然后逐次打开。因此,《书剑恩仇录》更接近于《三侠五义》之类的公案小说,之后的《碧血剑》、《雪山飞狐》、《连城诀》,都是这一结构的外延。而在《碧血剑》金庸所表现出的对历史的思考,将贯穿他整个的武侠创作生涯。


二、射雕三部曲,等级江湖的恢宏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再到《倚天屠龙记》,射雕三部曲的诞生标志着金庸创作成熟期的来临。从写作手法上看,金庸将西方现代小说的写作技巧娴熟的运用到中国传统叙事文本中,加上各种电影镜头式的描述,一种新派武侠文体成形了。同时,金庸在小说结构的设置上显示了纯熟的技巧,三部曲中均出现的大量的人物,有的甚至只有几句对白,但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在故事情节上起着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不只是要关心金庸的创作手法,我们更希望通过宏观上的俯瞰,来找到金庸武侠世界的变迁。

在《射雕英雄传》中,陈家洛、胡斐、袁承志们纵横捭阖的江湖已然一去不复返,四海为家的侠客被层次分明的高手所取代,江湖的新秩序悄然建立。我们在射雕的江湖中很容易将各色人物划分为三六九等。江湖的最高端是由五位绝顶高手控制: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王重阳死了,他的师弟周伯通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的地位。抛开正邪不谈,五位高手共同的特点是掌握着这个江湖的话语权,控制着武林的兴衰,其他的人,只是这些话语的实施者或者是被实施者。不妨这样讲,两届华山论剑,就是决定江湖地位的大会,而这大会,只需要五个人参加,于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江湖出现了,即使是主人公郭靖黄蓉,也不能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黄蓉是东邪的独女,属五巨头的嫡系亲属,至于郭靖,名字便是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所赐,未出生就被纳入这个体系之中,然后随着马钰学内功,学习了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做了东邪的女婿,和周伯通拜了把子,又在成名前的大部分时间内和西毒及其侄子作战,郭靖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走入了江湖的核心,最终成为了与五巨头齐肩的人物,至于江南六怪,充其量算是郭靖的启蒙老师,算不得数。

在《射雕》中,主人公循例要担当一个重任。郭靖是个遗腹子,小的时候还不完全会讲话,就能死死的记住段天德这个名字。可以说,报父仇是郭靖的第一个使命,倘若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最后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告终,大概纵然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小说,但未免缺乏新意。妙就妙在郭靖的这个“靖”字,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追杀完颜洪烈开始,郭靖报父仇的行动就不自觉地与国家的兴亡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而后金国灭亡,蒙古人南下侵宋,郭靖又带领群侠襄阳抗元,最终以身殉国。

郭靖有别于陈家洛的地方是,陈家洛是在被动中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政治使命,他的心中情愿的成分究竟有多少,值得怀疑,而郭靖则是在洪七公、江南六怪、全真七子,包括他的母亲李氏的熏陶下,自觉地担当起了民族大义,完成了从侠客到英雄的升华,而金庸对于这样的升华,给出了自己的阐述,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借郭靖的口,说出了他经过几部武侠小说的创作终于确立的武侠观: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我们不妨将郭靖视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武林化身,在郭靖的身上处处体现着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传统。《射雕》及《神雕》中,郭靖多次流露出对襄阳、宋王朝前途的担忧,他清楚地看到了失败的结局,但从未动摇过抵抗的决心,小说反映到现实中,郭靖就是文天祥、史可法、袁崇焕,巧合的是,上述三位虽都是将领,却均为读书人出身,郭靖虽然并没有多少学问,但对于儒家的出世学说,自有着深刻的理解。

郭靖的深刻与杨过的潇洒形成了对比。在传统的读者看来,杨过很可能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首先,他的出身并非根正苗红,其父杨康在背叛与欺骗中死去,若干年后还要在地下忍受柯镇恶的痛骂,其次,他的少年经历造成了性格上的缺失,逃避批评,敏感,易怒,同时还有着莫名其妙的骄傲,这样一个问题少年,学会了欧阳锋的功夫,后果可想而知。所幸他遇到了两个重要的人,第一个是郭靖,第二个,不消说,是小龙女。显然,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者。如果把杨过比作大树,郭靖是给他矫正方向的人,而小龙女,则给了他阳光和雨露,这阳光和雨露,就是爱。缺少了爱的滋养的人是可悲的,正是小龙女给了杨过这样的爱,可以说小龙女是杨过一生中所需要的女性的集合:慈爱的母亲,温柔的妻子,甚至于孩提时代可亲的幼儿园老师。相比在苦寒大漠中成长起来的郭靖,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的杨过显然更需要女性的爱抚。这样的经历也就决定了杨过的人生观,在他的字典里,情永远比侠义更重要,所以即使在他了解了父亲的死因,理解了郭靖“侠之大者”的含义的情形下,他也会毅然决然的跳下绝情谷,不去想什么襄阳、百姓,只要见自己的妻子,这样的事,郭靖无论如何不会做。

在杨过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子,从陶渊明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就有着两种价值观的选择,得意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失意时,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隐居山林,这是儒家的选择,但即使是在隐居之时,恐怕也会时时刻刻以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勉励自己。杨过的退隐却是决绝的,像老子西出函谷关那样彻底,且看他的谢幕: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潇洒之极,却又简单之极,简单到我对金庸颇有些愤恨:为何不能再让杨过多留些言语,然而杨过毕竟不是郭靖,除了小龙女,其余的一切可以轻轻一笑,挥手别去。

三部曲中的门派,依然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所起的作用,只不过给侠客们提供一个挂靠的单位。但是,一个体系不可避免的形成。洪七公为首的丐帮,南帝为首的大理群雄,欧阳锋为首的反派,全真七子为首的全真教,以及东邪为首的桃花岛,裘千仞的铁掌帮,此消彼长,互相牵制,江湖的纷争再不是个人的恩怨,取而代之的是帮会的争斗,在新的秩序中,个性逐渐被遏制,统一的行动也构建了江湖鼎盛时期的恢宏与壮观,在与历史的兴衰相联系,刀光剑影下的金庸武林愈发显得瑰丽奇伟,这种争斗,在《倚天屠龙记》中,集中表现为六大门派对明教的围攻。

《倚天屠龙记》的主角张无忌,是金庸笔下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甚至可以用糊涂来形容。糊里糊涂的中了玄冥神掌,糊里糊涂的治好了,糊里糊涂的学医、学武,糊里糊涂的当上了明教教主,甚至对于自己的爱情,他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决断力,更像是一件可居的奇货,几个女子争先恐后的争夺,而他茫然四顾,心无所措,直到剧终,恐怕他也无法断定自己到底爱的是哪一个。说到侠义,张无忌既没有郭靖坚持的悲壮,也没有杨过引退的绝然,若不是朱元璋的作梗,恐怕他的明教教主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最后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就算是他做了皇帝,也肯定是糊里糊涂的。张无忌就是我们自己的化身,朝九晚五,不关心政治,对于人生也没有自己的目标。从张无忌身上,可以看到金庸对于侠客的再一次动摇,张无忌最后是被朱元璋赶下了台,看来武侠人物终究不能取代政治人物,无论作家想赋予人物怎样的政治使命,但武侠终究是武侠,这是武侠小说局限性所在,天才如金庸者,也无力解决这个障碍。

三、怀疑,政治江湖的隐喻

在完成了侠义江湖完整的构建后,金庸的思考并没有停止,他试图将武侠生活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得武侠文学的内涵成为人性上的永恒,那么,小说的视点不可避免的投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欲望,于是有了《侠客行》和《笑傲江湖》。

在《侠客行》中,其实我们并没有找到从前我们所了解的侠客的形象。无论是号称侠客的石清夫妇,还是邪派代表谢烟客,抑或是各色江湖人物,均是被欲望控制的人,他们的行为直接受到欲望的牵引。纨绔少年石中玉沉迷于美色,浪荡无行,身为父母的石清夫妇却在爱子之情的驱使下对其处处忍让,在传统武侠小说中自然见不到这样的描写,正统的侠客,哪里会计较对方是子女还是爹娘,只管替天行道,手起刀落杀掉便了,何必聒噪。书中的恶人谢烟客也着实的可爱,他本想将要饭的小叫花子杀掉,然而种种机缘巧合,出于虚荣,谢烟客竟然没有下手,反而成了叫花子的守护神。叫花子石破天成了一帮之主,也并非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那些老奸巨滑之辈为了躲避侠客岛的请柬,骗来的挡箭牌。至于侠客岛上那些不愿离开,沉迷武功秘籍的各路高手,更是贪欲冲天,浑然忘了他物。就连这侠客岛上的主人,貌似超然,正义的化身,也只是那武功的奴隶,不然,何至于年年到中原去寻觅高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毫无名利欲、贪欲和权力欲的石破天,反而参透了绝世武功的奥妙,自己却又浑然不知。欲望控制下的人的行为是疯狂的,也是畸变的。作家余华的力作《兄弟》中,描写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市镇,人们在欲望驱使下做出的种种丑行,映射到现实之中,的的确确算不得夸张。从这一点上讲,称《侠客行》为现实主义批判小说亦不为过。

需要注意的是,金庸第一次开始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侠客的存在。纵览种种武侠作品,所谓侠客,皆逃不过是非二字,而这是非二字,又何其浅薄?孔子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但纵然是圣人,也未免将人看得过于简单了。侠客是武侠世界的执法者,而立法者全在自己一己之念。东邪黄药师喜怒无常,虽谈不上滥杀无辜,却也不把人命当成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固然,洪七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从没杀过一个坏人,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标准,一旦他的标准发生偏差,那么错误在所难免。武侠世界的执法武器是武功,武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执法权的大小,这也直接导致了对武力的狂热追求。所以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侠客行》中的江湖重新回到了无序的状态,这是情节的需要,一个混乱的江湖更能激发人们追逐执法权的欲望。同时,纷乱的江湖代表纷乱的人间,那刻在石壁上的武功,也就代表了权力,掌管着生杀大权的权利。武侠的身份发生异变,金庸不止满足给他笔下的人物肩负一段历史使命,他开始尝试将武侠人物直接描写为政治人物,在经过侠客行的尝试后,金庸写下了一部绝佳的政治武侠小说《笑傲江湖》。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用很大的笔力凸现了门派的势力,这在之前的几部作品中时不常见的,为了使这个意图更容易被读者领略,金庸甚至放弃了他所擅长的将故事与历史背景相融合的写法,以一个模糊的时代作为背景,淡化了现实政权的存在,甚至淡化了现实生活的存在,着意突出江湖的独立性与象征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江湖,就是金庸想要隐喻的现实。基于这个原理,我们便不难去发掘《笑傲江湖》的潜台词,事实上,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也写得明白,这实际上就是一部政治小说。这里的江湖,表面上分为两大势力:五岳剑派为首的正教及日月神教为代表的魔道,两股势力势如水火,这种尖锐的对立从开篇时刘正风因结交魔教长老曲洋而被灭门就疾风暴雨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不免心生疑窦:既为名门正道,何至于下手如此狠毒?而青城派的余沧海为了辟邪剑谱居然可以血洗福威镖局,岂是良善之辈所为?相比之下,被妖魔化的魔教,又怎的会有曲洋这般至情至性的人物?表面上正邪分明的格局中,竟又融合了如此复杂的关系。接下来,脉络渐渐清晰,魔教头子东方不败尚在迷雾之中,神龙难见首尾,正教中的左冷禅倒是不断跳将出来兴风作浪,他图谋独霸江湖的野心也逐渐暴露,使用的种种手腕令人不齿,比起以往的没心没肺的人物形象,左冷禅之辈显然有心计的多,而这结党营私,铲除异己的勾当,在二十四史中不胜枚举,至此,金庸政治小说的意图也就很明显了。当然,局面是进一步复杂化的,魔教教主任我行重出江湖,攻打黑木崖,五岳剑派嵩山际会,江湖格局面临重组。此时,各种幕前幕后的势力才纷纷登台亮相。经过一番血雨腥风,江湖重归平静,而所谓一统江湖的大梦,终究没人做成。

我们不妨将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归类,左冷禅、任我行算是两个时刻梦想武装政变的军人,迷信武力,也不乏手腕;岳不群和东方不败类似,都像是笑里藏刀的政客,能在不动声色间造成权力的易手,各种争夺看似围绕着辟邪剑谱展开,事实上是在争夺对武林的绝对控制。不断的吞并使权力不断集中,一旦某个人实现了统一江湖的梦想,那么,一个独裁者将不可避免的诞生。至于岳不群和左冷禅之流,有人认为岳不群比左冷禅更坏,我倒不这样认为,在政治中,手段本就无正邪之分,要看的是他的终极目的,从这点讲,无论是岳不群、左冷禅、东方不败或是任我行,其实都是一丘之貉罢了。

少林和武当是《笑傲江湖》中比较亮色的势力,他们不可小视,但自身却对权力没有任何的欲望,相比于其他作品中少林武当的与世无争,《笑》中的两大门派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构成了制约几大野心家的重要力量。事实上这当然是金庸个人的理想主义,在一个非民主的社会里,争斗的结果必然是各种势力的相互吞噬,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同样理想主义的是,仅仅由于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等等野心家的覆灭,江湖就可以重归平静,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五岳令旗、黑木崖,一统江湖,这些极富象征意味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词汇,怎能不使另一个或几个野心家铤而走险呢?

与各种野心家相对应的,是令狐冲、任盈盈等人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这在充满诡计与杀戮的江湖中尤其醒目,我阅读《笑傲江湖》,往往会想起《辛德勒名单》,在一片灰色里穿梭的那个红衣女孩。政治是不允许个人自由的存在的,这也是许多政治人物的遗憾或说是悲哀。

《笑傲江湖》里,金庸所构筑的那个绚丽的江湖已然退却了灿烂的颜色,转而被灰色所替代,所谓笑傲,究竟这笑中有几许没落,几许悲凉,恐怕没人能讲的清楚。这个江湖中,侠义精神已经完全丧失,即使在正面人物令狐冲身上,我们也很难找到什么侠之大者的印迹,只是那身傲骨让人敬佩。从最初对侠义的歌颂,到侠之大者的诠释与升华,再到侠义的没落,金庸开始了对自己的怀疑,这种怀疑也是每个喜爱武侠的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即:一个依靠着个人道德约束行使正义权杖的系统,是否便是我们所需要的社会体系。从这个角度讲,不妨把《笑傲江湖》称作众侠的黄昏。

四、毁灭,现实主义的胜利

通过一系列的作品,金庸逐渐由理想回归现实。在他的一部部辉煌的著作中,我们固然可以找到一系列人性的亮点与污点,然而这些建立在虚妄世界上的描写毕竟无法带给我们更加深刻的启迪,同时,隐喻的写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不被更广大的人群所接受。想要创新,金庸的目光投向了国民性,一个年轻,但从来都很敏感的话题。《鹿鼎记》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始于清朝,终于清朝,中间最早写到了春秋、两宋、元明,完成了一个两千年的轮回。

《鹿鼎记》的背景是清朝,一个专制主义的高峰。其实从历史的角度考证,中国的游侠传统,兴盛于春秋战国,消亡于秦汉,可见侠客是不容于专制的,帝王们也绝不可能允许另一个执法者的存在。那么,清朝统治下的江湖,其情形可想而知。纵览江湖,几乎找不出一个像样的门派,势力最大的天地会,与其说是个江湖教会,不如说是一个秘密的政治团体来的贴切,其首脑人物陈近南,便是台湾郑家手下的重要谋士,其他的诸如沐王府、神龙教,前者是明王朝的遗老遗少,后者则干脆投靠政治势力,不去做什么一统江湖的春秋大梦,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和统治者分一杯羹。所以说,一切的江湖人物都是政治势力的依附,所谓的侠义江湖,已经彻底的消亡。

《鹿鼎记》集中笔墨进行了中国国民性的批判,江湖豪侠们自然不能幸免。武林泰斗少林寺,成了皇帝的玩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混混,居然可以忝列少林高僧,和方丈平辈,这本身就是对武林的一个莫大的讽刺;天地会群雄固然都是侠士,但在韦小宝的银弹攻势下也要笑逐颜开,认为“韦香主”很够义气,他们想去找沐王府的人打架,又怕陈近南怪罪,便千方百计的拖韦小宝挡箭,不料韦香主少年英雄,人小鬼大,就是不上当;白衣神尼武功高强,也不免败在韦小宝的马屁神功下;神龙教主更是要弄出个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的恶心字眼。可见。金庸对这个江湖充满了嘲讽与否定。

金庸还明确的写出了侠客带来的危害。无敌神拳归辛树一家三口,受吴三桂的蒙骗,杀了天地会的香主吴六奇,可笑他们还认为是在为反清复明做出贡献。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侠客的荒谬,在虚幻的世界里,侠客似乎是正义的化身,而在现实中,侠客不过是工具,其实,现实中又哪来侠客这个物事?

批判,总要比歌颂来的深刻,《鹿鼎记》的成功,证实了这点。韦小宝是批判的产物,为了使这种批判更加深刻,金庸不惜开始对历史与社会的戏谑。在他的笔下,历史与社会不过是妓院的放大罢了,一个妓院长大的小混混,只消弄明白一些礼数与规矩,就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纵横驰骋,不亦乐乎。有人把《鹿鼎记》看作是一部反英雄主义作品,还有人把《鹿鼎记》看作是一部诙谐小说。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鹿鼎记》的胜利,是幻想小说中运用现实主义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它最终摧毁了日益没落的江湖,为江湖的残骸写上了悲凉的墓志铭。自《鹿鼎记》之后,一切的武侠小说都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天龙八部》,这是一部在我看来游离于金庸武侠体系外的作品,诚然,小说中乔峰的侠士形象令人仰视,但更打动人的,还是他对阿朱的爱,事实上《天龙八部》就是一部写爱的小说,纵然是叶二娘与马夫人因爱产生的畸变,也比江湖纷争显得温暖的许多。因此,不把《天龙八部》列入我的评论之中,同样的原因,我回避了《鸳鸯刀》、《连城诀》、《白马啸西风》等作品。

结束

我从来无意于贬低任何一部金庸作品,相反,我认为他是二十世纪仅次于鲁迅的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足以列入世界名著之林。本文只是作者试图从一个时间轴的线索上结构金庸武侠观的变迁,这个变迁,我相信也代表了一代人成长中的理想与现实的交替与长消。从懵懂中走过来的少年们,很多都曾沉迷于这个理想编织的武侠大梦之中,然而,梦醒时分,总归要回到现实,深深的去体味现实的美丽与萧索。不管怎样,尽管侠义世界消亡并且永远不可能重现,但金庸的武侠巨著是一个世纪的传奇,而这传奇还将影响着一代代的少年的思想和胸怀。
[ 此贴被醉着爱上你在2006-12-05 16:20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白首太玄镇武林,奥义得悟天下红!
离线如月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04
我玩了游戏,然后开的他的书
离线jy02384272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05
还没看过书呢~~~哈哈~不过上面写的到是真的不错~~
离线道号无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06
连城诀未看
|角色基本属性|
角色 魔*追魂(*******) Ψ无求Ψ
性别 男
门派 武当
组织 皇¢者
地图 JY大陆免费区 20F
绝学 独孤九剑奥义
绝内 太玄经 易筋经 先天功 小无相功 九阴真经 九阳神功 逆行经脉 龙象般若功 蛤蟆功
离线易天行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09
央视 神雕.............................很崩溃
离线潇洒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2-10
不错.....金庸..古龙的书我看了N遍......都很好看...个人偏爱金庸的作品
      幽冥潇洒


离线紫彩泓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2-11
看了他的书好多回了~~~ 呵呵,,越看越有味道。。。HOHO~~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